联合国气候谈判天津会议第一天,多数缔约方为年底的坎昆会议定下了初步基调,称将努力达成“平衡的一揽子”成果,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基调理解各异。有NGO人士表示,发达国家所说的这种所谓的“平衡”实质上可能是一种退步。
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际谈判处处长李高4日对本报记者表示,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此“平衡的一揽子”协议的理解是不同的。
李高说:“我们所谈的平衡,是AWG-KP和AWG-LCA两个工作组进展的平衡,是(应对气候变化)减缓、资金、技术和适应(四个方面)的平衡。”
联合国最高气候官员、UNFCCC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安娜•菲格雷斯(Christiana Figueres)在4日上午的开幕发言中说:“现在(天津会议)就是准备为能在坎昆达成可及的和政治平衡的一揽子成果的时机。”
随后举行的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(AWG-LCA)第12次会议上,几大谈判集团的大会发言中也均提到了要在坎昆会议时,达成“平衡的一揽子”(balanced package)协议或成果。
代表“77国集团+中国”的也门谈判代表说,同意在坎昆达成平衡的一揽子协议的目标,但要基于一定前提。
前提是:谈判须坚持“双轨制”;“《京都议定书》特设工作组”(AWG-KP)和AWG-LCA的谈判都需要得到尊重;坎昆的决定不能影响最终“公平、有雄心、具有法律约束力”(Fair,Ambitious,Legally binding)协议的目标。
刚果谈判官员代表非洲集团发言说,完全同意也门代表的发言。最不发达国家(LDCs)谈判代表也对也门和刚果的发言表示赞成,但要求AWG-KP和AWG-LCA的谈判是平衡的。
代表小岛屿国家发言的格林纳达谈判官员则表示,这种“新的平衡”不是以牺牲弱势国家利益为基础的。小岛屿国家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比较脆弱,在气候谈判中也处于弱势。
发达国家阵营中,代表欧盟发言的比利时谈判官员说,同意在双轨制下达成一套平衡的决定,但称要在天津会议中间对AWG-LCA案文的谈判是否取得进展做出评估。
代表伞形国家发言的澳大利亚官员也赞成所谓平衡的一揽子决定,但是称“平衡”一词是陈词滥调(cliche),强调比如对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中“三可”问题的国际磋商和分析,是这个平衡的一揽子协议的关键。
国际环保组织WWF气候政策专家杨富强对本报解释说,所谓一揽子成果,意即在坎昆会议上就能达成共识的条款先定下来。而两个工作组谈判的平衡,实质上是指美国的减排目标问题。
根据巴厘岛路线图,美国需要做出与其他发达国家“可比较”的减排目标,而美国对此缺乏行动。发展中国家希望,两个工作组的谈判进程应该平衡,发达国家需要在AWG-KP下达成令人满意的《京都议定书》第二承诺期的减排目标,避免与取得一定进展的AWG-LCA谈判失去平衡。 |